零基础入门到精通

宋词是唱的吗-宋词是唱出来的吗? 那么多的词牌名是怎么唱的?

宋词是唱出来的吗? 那么多的词牌名是怎么唱的?

汉语填词所依据的曲调名称。又称词调。宋代以前的词都是配合音乐歌唱的,有的依调填词, 有的依词制调,曲调乐谱的名称即是词牌。填词既要求合乎音乐腔调,又要合乎一定的格律 (即词律),如字数、平仄、句式、韵位等。宋代以后主要是依调填词,且大多数词人只懂格律, 不懂音乐,他们只是按照格律填词,所作词走上了与音乐脱离的道路。 明代以后,宋词曲谱大抵失传,而按照格律填词却继续不断,词牌名只作为文字、 音乐的结构的定式,词也成为一种独立的诗歌形式了。词牌种类繁多,总共在1000个以上, 其中常用的大约只有100多个。如〔沁园春〕、 〔水调歌头〕、 〔念奴娇〕、 〔菩萨蛮〕、 〔如梦令〕、 〔蝶恋花〕、 〔忆秦娥〕等。词牌名称的由来,绝大部分已无可考, 只有极少数有记载流传。
你说的苏轼《念娇奴》《赤壁怀古》,就是苏轼把《赤壁怀古》这首词按《念奴娇》的词调填写的。
现在,只有在昆曲中还保留大批词牌。
曲牌是昆曲中最基本的演唱单位。全国共有300多种戏曲曲种,在音乐体系上分为两种:板腔体和曲牌体。绝大多数剧种是板腔体,少数是曲牌体。而昆曲的曲牌体是最严谨的。据民国年间的曲学大师吴梅统计南曲曲牌有4000多个,北曲曲牌有1000多。常用的也仅200多个。最流传的南曲曲牌如《游园》中的[步步娇],[皂罗袍],[好姐姐]、《琴挑》中的[懒画眉],[朝元歌]。这两出戏也是用来为男女演员打基础的。故昆曲中有女学《游园》,男学《琴挑》的说法
昆曲演唱的特点是"以字行腔",腔跟字走、在演唱上也有一定的腔格,不同于其它戏曲可以根据演员个人条件随意发挥,而是有严格的四定:定调、定腔、定板、定谱。
所以,昆曲是中国文化的一朵奇葩。

在古代唐诗宋词都可以唱的,为什么一首歌都没传下...

 是你理解错误!
  诗 是 吟; 词 才可以 唱。古乐怎么没遗传下来?有啊,多的是。指是你没注意而已。
  以下是参考网络资料:
  乐谱的价值之于音乐,犹如古籍的价值之于历史。它把转瞬即逝的古调以某种特殊的方式刻写下来,使后人得以部分地恢复原曲,“旧调重弹”。音乐史与其他学科史的区别,正在于它有声响,而大量的古谱就是它的依据。如同文字的发明一样,把高、低、长、短不同的乐音记录下来的乐谱的发明与完善,经过了漫长的过程。

  前面曾说过,上古音乐以打击乐器为主体。因此,击重节律的鼓点便成为中国乐谱最早的使者。《礼记·投壶》载有鲁、薛两国射礼时鼓的节奏谱:一种符号绘作圆圈,一种符号绘作方框。它们无疑就是两种鼓形的象形摹画。一般来说,无论何种谱式,都应具备两种功能,一是记音高,二是记节奏。中国早期的大多数谱式都沿用了以圆圈或圆点、方框“点拍”的方式。

  现存历史上第一次记下音高的乐谱是唐人手抄本古琴谱《碣石调·幽兰》。该谱前“序言”说,《幽兰》是六朝丘明(493一590)所传。实际上,它是一首用4954个汉字详细记录了每个音在古琴上属第几根弦,什么位置,用什么弹奏法的文字诸。由文字谱发展成为采用文字中各种象形性的笔画,拼成符号,并作为右手音位与弹法的减字谱,是依据乐器产生的记谱法(如:謦,即右手中指勾第一弦,左手中指按一弦七徵)。唐人曹柔首创此法,晚唐陈康士、陈拙依此谱式整理了大量琴谱传世。宋元以来,少琴家使其进一步完善。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瑰宝——古琴音乐所以能卷肤浩繁,保存至今,主要是得益于减字谱。

  唐代的“燕乐半字谱”也是以乐器音位和手法为基础的谱式。它又分为弦索谱和管色谱,近代在敦煌发现的唐琵琶谱,记录了四根弦上每个指位的符号,如果定弦可以确定,便可以基本恢复原来的曲调。这份珍贵的《敦煌曲谱》写于后唐明宗长兴四年(933)。而在日本发现的《天平琵琶谱》。抄写年代则在唐玄宗天宝六载(747)。唐代诗人白届易写下《代琵琶弟子谢女师曹供奉寄新调弄谱》一诗:“琵琶师在九重城,忽得书来喜且惊,一纸展开非旧谱,四弦翻出是新声。”可见唐朝时燕乐半字谱确很流行了。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对此本站均没有商业用途,仅供学习与交流;本站不负任何责任! 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QQ,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