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入门到精通

对宋词的发展的意见-论述宋词的发展

苏轼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苏轼对词最大的创造,一言以蔽之,就是以诗为词。具体表现在:
第一,内容上,打破了过专去属多写男女爱情、离愁别恨的传统,举凡怀古、悼亡、山水、田园、仕途失意、报国雄心、人生奥秘等,无不可以入词。第二,风格上,打破了以婉约为主的传统,既有婉约,又有豪放、清旷、幽美等。第三,在词与音乐的关系上,打破了以词附属于音乐的传统,使词成为独立的抒情工具。第四,艺术手法上,变化多样。传统词往往上阙写景,下阙抒情,情从景出,情景交融,苏词打破传统程式,既有借景抒情之作,更多的则是随机应变,变化莫测,无一定之规,真正做到了融叙事、抒情、写景、议论于一体。第五,语言上,高度诗化。总之,词发展到苏轼时,它的娱乐功能减弱了,而抒情的功能大大加强了,实际上已经成了诗的另一种形式。

苏轼对宋词发展有什么贡献?

(一)提高了词的地位.把词的功能提高 到与诗同等的地位.南宋胡寅《酒边词 序》:"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 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 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 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

(二)以诗为词,提高了词的艺术表现力.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词至东坡,倾 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岂与群 儿雌声学语较工拙."也有对苏词贬低者, 如陈师道认为苏轼词"如教坊雷大使,虽 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李清照则称苏 词为"句读不葺之诗".

(三)拓展了词的内容.凡是诗能表现的题材,都 被苏轼引入词中.所以,刘熙载说"苏轼词颇似老 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以情词为 例,苏轼以前局限于男女情爱,但缺乏真情实感. 柳永有所革新,但未突破词为艳科的局限.苏轼不 仅写爱情,如《江城子》(记梦),而且写友情, 如《念奴娇》(赠朱寿昌),政情,如《沁园春》 (赴密州马上早行),兄弟之情,如《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爱国之情,如《江城子》(密州 出猎),怀古之情,如《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宿彭城燕子楼),咏物词,如《水龙 吟》(似花还似非花),田园词,如《浣溪沙》 (石门道上谢雨归)等等.

(四)创立豪放与旷达词风.豪迈,雄壮,奔放, 疏狂,高旷,旷达之风格由苏轼始.一如俞文豹 《吹剑录》所说:"柳耆卿词,只合十七八女孩 儿执红牙玉版,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 须东州壮士抵掌顿足,吹笛击鼓以为节,歌大江 东去."豪放,是明朝人对宋词流派的划分.其实,苏轼词的主要风格是旷达:狂放不羁,通脱豁达,潇洒飘逸,特立独行.如《定风波》(莫 听穿林打叶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行香子》(清夜无尘)等.黄庭坚说苏轼词仿佛不食人间烟火,刘熙载说苏轼"具有神仙出世之姿",王国维说"东坡之旷在于神",就是指苏轼词不黏滞于物的超旷格调.

(五)突破音律限制.

苏轼对宋词发展有什么贡献

试叙苏轼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一.简述苏轼词对词境的开拓1.苏轼以前的词为应歌之曲子词,多写男女相思,写花间酒下的伤别。苏轼词抒发磊落纵横豪放之襟怀,摆脱花间词婉转之态,为激越、豪放充分表现作者的人格个性。如《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2.苏轼把词的题材取向从应歌回归到表现自我,并从现实生活中撷取创作题材,故苏词多为感事之作,有的还采用词题小序的形式确定表现的内容,交代创作动机。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用记实手法写自己的人生感受,使词的抒情贴近现实生活,词中的抒情人物形象与创作主题也由分离走向统一对应。使词的创作走向正视现实、面向社会和真实人生的大道,极大地拓宽了词的取材范围。3.苏轼用词展示自己的政治抱负、人生感慨、生活情趣、感受、山川景色扩大了词境,把词家“缘情”与诗人“言志”结合起来,词品与人品得到了高度的统一和融合。二.简述苏轼的“以诗为词”1.首先指的是词所反映的生活内容的扩大,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体制,向“士大夫化”发展。2.在苏轼之前的“曲子词”的曲子,基本上是“轻音乐”“软性文学”。到苏轼将词题小序发展起来,做词寓以诗人句法、引议论入词、大量用经、子典故,突破音乐对词体的约束,如《临江仙》。苏词充分体现了文人的审美情趣,是典型的士大夫词。苏轼以诗为词的积极意义,在于改变了词的旧传统,增加了词的内容,丰富了词的体式,促使词发展成为独立的抒情诗样式。三.简述苏轼词的风格苏词的风格是豪放,苏轼乃宋词中豪放派的代表,但也有许多极清空幽秀的作品,风格是多样化的。1.豪放,如《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2.婉约,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此词为悼亡之作,对亡妻的思念之情,置于生死两茫茫的人生空漠的叹喟中。3.清旷,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论述宋词的发展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对剧小说输送了有机成分。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我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词的初期极尽艳丽浮华,流行于市井酒肆之间,像曾因写过"且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而得罪了当时皇帝的柳永,郁郁不得志,一生就流连于歌坊青楼之间,给歌妓们写写词,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必有柳词"之说,以至于宋朝的一个宰相(他的名字我不太记得了,好像叫什么宴殊的在当上宰相之后,他对于以前所做的词都不承认是他写的.我们也都知道,宋朝的艳妓之多,水平之高为其他朝代所罕有,她们和宋朝的士大夫们一起,构成了宋朝的享乐主义,虚华的文化.

  一个朝代,一个国家,若强盛,那么它在文与质两方面是并重的,这里文指的是文风或者说一个社会的风气吧,我们知道,一个人若专门读书,钻研学问的话,那么就必须脱离生产劳动,也不能去打仗,这在宋朝就叫做"养士""八股"确立之后,天下的秀才就专门来钻这个东西捞取功名利禄养活自己,所以也就没得工夫去思考事情,去造反了,如果一个国家"文风"越盛,那么做实事的人就越少,这个国家也就会出问题了.历朝写诗的人很多,宋诗也很有名,为什么独独诗以 "唐"命名呢?唐诗就算是歌颂风花雪月,也有一股质朴的美,透露出这个民族质朴,粗野与宏伟的气魄,而宋词则是比较多矫饰浮夸的文风,一个国家的文化若是推动这个国家的发展的,那么它就是强势的,有生命力的,

  在进化论和历史上,从来就没有“如果”和“假设”,只有残酷的现实,宋朝被野蛮民族灭掉,这就是结果,而士大夫群体人格的堕落,从这个帮闲享乐的社会就开始出现征兆了。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对此本站均没有商业用途,仅供学习与交流;本站不负任何责任! 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QQ,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