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入门到精通

研究宋词婉约派的意义-宋词婉约派主要写什么

为什么说婉约派是宋词的正宗

婉约,是宛转含来蓄之意。此词始见于先自秦,魏晋六朝人已用它形容文学辞章,如陈琳《为袁绍与公孙瓒书》:"得足下书,辞意婉约。"陆机《文赋》:"或清虚以婉约。"在词史上宛转柔美的风调相沿成习,由来已久。词本来是为合乐演唱而作的,起初演唱的目的多为娱宾遣兴,演唱的场合无非宫廷贵家、秦楼楚馆,因此歌词的内容不外离思别愁、闺情绮怨,这就形成了以《花间集》为代表的"香软"的词风。北宋词家承其余绪,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虽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且都能各具风韵,自成一家,然而大体上并未脱离宛转柔美的轨迹。因此,前人多用"婉美"(《苕溪渔隐丛话》后集)、"软媚"(《词源》)、"绸缪宛转"(《酒边词序》)、"曲折委婉"(《乐府馀论》)等语,来形容他们作品的风调。明人径以"婉约派"来概括这一类型的词风,应当说是经过长时期酝酿的。

宋词婉约派主要写什么

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回,音律婉转和答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等

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慎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但内容比较狭窄。
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如王世贞的《弇州山人词评》就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彦等词家为“词之正宗”,正代表了这种看法。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无不从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响。

宋词的婉约派代表有谁?

明确提出词分婉约、豪放者,一般认为是由明人张綖提出。词本为合乐而歌内,娱宾遣兴,内容不外离愁容别绪,闺情绮怨。
“豪放”、“婉约”之说最早见于《诗余图谱》:“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辞情酝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盖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秦观)制作多是婉约,苏子瞻(苏轼)之作多是豪放。大抵词体以婉约为正。”
婉约派代表人物有四个旗帜人物:
四旗中号“闺语”:李清照
四旗中号“别恨”:晏殊
四旗中号“情长”:柳永
四旗中号“愁宗”:李煜

为什么说婉约派是宋词的正宗

词在宋代一直被视为小道,在文人眼里,词与诗有各自的分工,诗是用来抒写自己的报复、思想等等,而词则是用来表现自己绮靡的情怀。所谓“娱宾遣兴”、“诗庄词媚”。李清照的《词论》中提出“词别是一家”这一核心观点,强调词是音乐文学,是配合乐曲演唱的歌词,这与诗文等其他体裁的书面案头文学的形式不同,词体具有明显的歌唱体性,有口头表现的特殊要求。宋词继承了晚唐五代婉约绮丽的花间诗风,北宋时期的文人如晏殊、欧阳修等都是沿着这条路发展,因循中求变、另辟蹊径,即景抒怀。到了柳永,把词变雅为俗,反映市井大众、生活等,由此,宋词风格开始形成。苏轼首创了豪放词,开辛派词人的先河,以诗为词,开拓了词境,在婉约词家之外别立豪放一宗,但是这始终不是主流,婉约词贯穿了整个两宋时代,而豪放词经苏轼的开拓后,只有南宋的辛弃疾、张孝祥等爱国词家继承。词不论是雅化、还是俗化,它在宋诗之外另开辟了一种言志的手段,被王国维称之为宋朝的“一代之文学”。
纵观宋词的发展脉络,主要是有柳永、苏轼、周邦彦、辛弃疾等词家来奠定它的发展路线,再看词的发展,婉约始终是主流,宋词的出现是花间余绪,宋词的结束时姜派词人的雅化、典雅工丽路线,豪放派是附属着婉约而生的,像苏轼、辛弃疾这样历来被看做豪放派的词人,也有大量的像江城子、青玉案之类的婉约佳品,而豪放只是他们的抱负的抒发、或者是不得志时的发泄。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对此本站均没有商业用途,仅供学习与交流;本站不负任何责任! 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QQ,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