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入门到精通

经济新常态是什么?经济新常态的特点

经济新常态是什么?经济新常态的特点

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及“新常态”,是在2014 年5 月考察河南时指出,“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6 个月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概要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等特点,阐述了新常态的新机遇、怎么适应新常态等关键点。2014 年12 月9 日,习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经济工作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经济新常态是什么

常态-非常态-新常态。哲学角度看,人类社会就是从常态到非常态再到新常态的否定之否定中发展,人对社会的认识就是从常态到非常态再到新常态的否定之否定中上升。贯穿在常态-非常态-新常态中的主线,是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人类总是经历事物的正反面发展、总结正反面经验,经过感性-知性-理性、具体-抽象-具体的否定之否定后,才对事物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才能认识事物的规律与本质。经济新常态,就是人类经济发展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波浪式前进的成果;就是人类经济认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螺旋式上升的结晶。

速度、结构、动力三大特点。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增速虽然放缓,实际增量依然可观,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质量更好、结构更优”。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经济新常态的本质就是提质增效。

九个方面看新常态趋势性变化。一是消费需求上,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消费拉开档次,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二是投资需求上,过去传统产业、房地产等投资相对饱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三是出口和国际收支上,低成本比较优势发生变化、国际收支双顺差局面正在向收支基本平衡发展。四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产能过剩条件下必须结构升级。五是生产要素相对优势上,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劳动年龄人口下降,另一方面关键技术相对落后。六是市场竞争特点,由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转向为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七是资源环境约束,环境已经难以承载高消耗、粗放型发展,需要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八是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上,增速下调,各类隐形风险显性化,必须标本兼治、对症下药。九是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适度干预但不盲目,必要时在把握好度的前提坚定出手。

经济新常态不是什么

“新常态”不是一个事件,不要用好或坏来判断。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新常态是一个客观状态,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必然会出现的一种状态,是一种内在必然性,没有好坏之分,我们要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不能把新常态当做一个简单的事件看待。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 型,更不可能是V 型,而是L型的走势。面对这种“势”,就要“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

“新常态”不是一个筐子,不要什么都往里面装。新常态主要表现在经济领域,什么文化新常态、旅游新常态、城市管理新常态、环境保护新常态、政治新常态等,甚至把一些不好的现象都归入新常态。对于新常态的认识要放到特定的语境中去理解,不能捕风捉影,更不能随意引申。新常态不是一个筐子,不要什么东西都往里装。滥用新常态概念,搞出一大堆“新常态”,这是混淆或偷换概念。

“新常态”不是避风港。新常态不是不干事,不是不要发展,不是不要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而是要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更有创造精神地推动发展。应做到“四个不能”:不能把工作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归咎于新常态的问题,不能把不能理解的专业理论归结于新常态的影响,也不能把自己的心态失衡错怪于新常态的变化,更不能成为庸政懒政怠政的借口,把不愿做、不想做、不能做当成现阶段的合理状态。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对此本站均没有商业用途,仅供学习与交流;本站不负任何责任! 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QQ:823124280,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