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入门到精通

宋词中的典故-关于宋词中离别的意象和典故

关于宋词中离别的意象和典故

柳枝
“折柳”一词寓含“惜别怀远”之意:

在我国的古代,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折柳”一词寓含“惜别”之意 。我国“折柳送行”的习俗最早见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时柳树又称小杨或杨柳,因“柳”与“留”谐音,可以表示挽留之意。离别赠柳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歌词是:“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

李白“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就说明了这样一个风俗:古代长安灞桥两岸,十里长堤,一步一柳,由长安东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别,折柳枝赠别亲人。白居易《青门柳》“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鱼玄机《折杨柳》“朝朝送别泣花钿,折尽春风杨柳烟。”“折柳赠别”蕴含着一种对友人“春常在”的美好祝愿,也喻意亲人离别家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发芽,好像柳枝之随处可活。

人们离别时折柳相送,在思念亲人、怀念故友时也会折柳寄情。“折柳”一词也寓含“怀远”之意。张九龄“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李白“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李白《宣城送刘副使入秦》“无令长相思,折断杨柳枝。”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关于宋词中离别的意象和典故

我想应该有

柳,谐音 留 ,有不舍别离,意欲挽留之意,古人有折柳送别之习俗,如李白有"春风知别苦专,不谴柳属条青"的诗句.

亭,古时路边常设长亭短亭,供旅人歇息停留,如<<西厢记>>的长亭送别,宋词中也时有用到,像柳永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昼雨初歇',而且个人以为,亭 也有 停 的谐音.

远山芳草,都会成为引发古人离愁别绪的意象,如林逋"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雨,梧桐,如"梧桐叶上三更雨,点点滴滴是别离"

春水,如"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月,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烟波,"画阁魂消,高楼目断。斜阳只送平波远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还有酒啊什么的
好多呢

27.这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它出自谁的什么

(1) “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桃花。
(2)答:这首宋词表达了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这首词以物况人,“白白与红红”,一树花分红、白两色,高标逸韵,独特别致,作者正是以这“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自况。
(这首词还用了映衬对比写法,以梨花之白,杏花之红既映衬又对比,赞美了红白桃花独标一格,超拔于春天群芳之上。)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对此本站均没有商业用途,仅供学习与交流;本站不负任何责任! 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QQ,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