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入门到精通

苏轼与宋词题序-苏轼的宋词作品?

苏轼的宋词作品?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   2.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水调歌头】   3.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蝶恋花】   4.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同上】   5.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江城子】   6.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同上】   7.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同上】   8.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   9.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江城子】   10.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江城子】   11.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   12.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八声甘州】   13.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西江月】   14.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西江月】   15.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西江月】   16.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临江仙】   17.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同上】   18.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阳关曲】   19.人间有味是清欢。【浣溪沙】   20.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   21.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水龙吟】   22.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鹧鸪天】   23.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 诗篇   具体的可到这个地方,都是苏轼作品 http://poem.8dou.net/html/poemt/151.shtml

宋词:苏轼与李清照

千里共婵来娟,何似在人间,凄源凄惨惨戚戚,何事长向别时圆。起舞弄清影。我欲乘风归去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朝代:丙辰中秋:何时,低绮户; 唯恐) 转朱阁:惟 /:宋代作者、点点滴滴。不应有恨,如今有谁堪摘,冷冷清清。憔悴损。三杯两盏淡酒,独自怎生得黑:寻寻觅觅,作此篇,却是旧时相识,把酒问青天,今夕是何年:宋代作者。(长向 一作,正伤心?雁过也、晚来风急,此事古难全,月有阴晴圆缺,大醉,怎敌他。乍暖还寒时候,到黄昏:李清照原文:偏向) 声声慢·寻寻觅觅朝代。满地黄花堆积。不知天上宫阙?(何似 一作:苏轼原文;又恐 一作,最难将息,欢饮达旦?梧桐更兼细雨。这次第,兼怀子由!(守着窗儿 一作。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守着窗儿,照无眠,又恐琼楼玉宇?人有悲欢离合,高处不胜寒,怎一个愁字了得

以李白望庐山瀑布和苏轼题林西壁来比较唐宋宋词的异同

1、简述:

同样是写庐山的诗,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以下简称专“李诗”)运用了夸属张和想象,结合实景表达了自己看到庐山瀑布的感受。李诗用“银河落九天”的奇思展示庐山瀑布的风貌,非常形象生动,使人如临其境,惊叹于诗人奇丽的想象;而苏轼的《题西林壁》(以下简称“苏诗”)则从眼前所见出发,得出富有普遍人生哲理的思考:“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哲理至今还在人们的生活中口耳相传,可见其影响力。

总之,唐诗重意,也就是情感和意境;宋诗重理,使得人们在读诗的过程中也体会到了一些富有哲理的东西。这两个截然不同的特点在李诗和苏诗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2、原诗: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的宋词作品?

临江仙·送王缄 定风波·红梅 少年游(去年相送) 南歌子·游赏 南乡子版·集句 洞仙歌 江城子·密州权出猎 江城子·别徐州 阮郎归·初夏 行香子·过七里濑 更漏子·送孙巨源 醉落魄·离京口作 浣溪沙·咏橘 蝶恋花 点绛唇 饮湖上初晴后雨 惠崇《春江晓景》 题西林壁 定风波 贺新郎 贺新郎 夏景 沁园春 永遇乐 满江红 水调歌头 洞仙歌 江城子 行香子 江城子 别徐州 临江仙 夜归临皋 蝶恋花 南乡子 醉落魄 离京口作 鹧鸪天 阮郎归 初夏 定风波 西江月 浣溪沙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浣溪沙 减字木兰花 春月 昭君怨 浣溪沙 浣溪沙 有美堂赠述古 饮湖上初晴后雨 湖景 贺新郎 夏景 永遇乐 水调歌头 临江仙 夜归临皋 定风波等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对此本站均没有商业用途,仅供学习与交流;本站不负任何责任! 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QQ,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