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入门到精通

关于沙漠的宋词-关于沙漠的诗词

关于沙漠的古诗词

草上孤城白,沙翻大漠黄。秋风起边雁,一一向潇湘。--边上【唐】齐己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从军行【唐】王昌龄

大漠风沙里,长城雨雪边。--信安王幕府诗【唐】高适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燕歌行【唐】高适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马诗【唐】李贺

大漠羽书飞,长城未解围。--早春边城怀归【唐】崔湜

鼓角雄山野,龙蛇入战场。流膏润沙漠,溅血染锋铓。--平胡【唐】李隆基

关头落月横西岭,塞下凝云断北荒。漠漠边尘飞众鸟,昏昏朔气聚群羊。--从军行【唐】崔融

广漠杳无穷,孤城四面空。马行高碛上,日堕迥沙中。--边城晚望【唐】许棠

建牙连朔漠,飞骑入胡城。--送崔融【唐】戴叔伦

今夜不知何处宿 平沙万里绝人烟(岑参 《碛中作》)

绝漠蓬将断,华筵槿正荣。--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唐】崔日用

绝漠秋山在,阳关旧路通。--横吹曲辞·出塞【唐】耿湋

漠漠沙堤烟,堤西雉子斑。--故城曲【唐】温庭筠

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犹懒。--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唐】岑参

日暮沙漠陲,力战烟尘里。--从军行【唐】王维

沙飞朝似幕,云起夜疑城。 萧纲《陇西行》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陲。--白马篇【魏晋】曹植

关于沙漠的诗词

碛中作
唐 · 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在唐代诗坛上,岑参的边塞诗以奇情异趣独树一帜。他两次出塞,对边塞生活有深刻的体会,对边疆风物怀有深厚的感情。这首《碛中作》,就写下了诗人在万里沙漠中勃发的诗情。

  诗人精心摄取了沙漠行军途中的一个剪影,向读者展示他戎马倥偬的动荡生活。诗于叙事写景中,巧妙地寄寓细微的心理活动,含而不露,蕴藉感人。

  “走马西来欲到天”,从空间落笔,气象壮阔。走马疾行,显示旅途紧张。“西来”,点明了行进方向,表明诗人扬鞭跃马,从长安出发,沿着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风尘仆仆地向西进发。“欲到天”,既写出了边塞离家之远,又展现了西北高原野旷天低的气势。诗人在《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中写过“过碛觉天低”的雄浑诗句。大漠辽阔高远,四望天地相接,真给人以“欲到天”的感觉。“辞家见月两回圆”,则从时间着眼,柔情似水。表面上看,似乎诗人只是点明了离家赴边已有两月,交代了时间正当十五月圆;然而细一推敲,诗人无穷思念正蕴藏其中。一轮团圞的明月当空朗照,触动了诗人的情怀,他不由得思想起辞别两个月的“家”来,时间记得那么清晰,表明他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殷切。“两回圆”是经历两月的艺术说法。这句诗含蕴很丰富。十五的月亮是最圆最亮的。人们爱用月亮的圆缺来比喻人的离合,看到圆月,就会想到与家人的团圆,现在是月圆人不圆,自然不免要牵动思乡之情。诗人刚刚把他的心扉向读者打开了一条缝隙,透露出这一点点内心深处的消息,却又立即由遐想回到现实──“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上句故设疑问,提出一个眼前急需解决的宿营问题,下句诗不作正面回答,却转笔写景:好像诗人并不关心今宵宿在何处,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碛中之景,写出了明月照耀下,荒凉大漠无际无涯的朦胧景象。景色是苍凉的,但感情并不低沉、哀伤。在诗人笔下,戎马生涯的艰苦,边疆地域的荒凉,正显示诗人从军边塞的壮志豪情。正如诗人所说:“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对此本站均没有商业用途,仅供学习与交流;本站不负任何责任! 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QQ,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