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入门到精通

宋词的英语作文带翻译-两首宋词 带翻译 带赏析

两首宋词 带翻译 带赏析

一剪梅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  玉簟(dian)秋:指时至深秋,精美的竹席已嫌清冷。
【简析】  此词最精彩的是歇拍:"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相比起来,范词较平实,李词较灵活,她以"眉头:、"心头"对举,以"才下"、"却上"相应,便形成一条动荡起伏的感情流波。然而红花需有绿叶相扶,没有前文的铺垫烘托,这三句不可能如此精彩

雨霖铃
柳永(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是简洁的分析方法)
柳永仕途失意,四处飘泊。这首词就是他离汴京、前往浙江时“留别所欢”的作品。 词以悲秋景色为衬托,抒写与所欢难以割舍的离情。上片写送别的情景,深刻而细致地 表现话别的场面。下片写设想中的别后情景,表现了双方深挚的感情。全词如行云流水, 写尽了人间离愁别恨。词人以白描手法写景、状物、叙事、抒情。感情真挚,词风哀婉。
赏析 ..... 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词中,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求宋词小令精选(字比较少的那种)及翻译10首(只...

  菩萨蛮
  张先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 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 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醉垂鞭
  张先
  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
  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青门引
  张先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 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池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
  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消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清乐平
  晏殊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清乐平
  晏殊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采桑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诉衷情
  欧阳修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一剪梅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两首宋词 带翻译 带赏析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赏析】:

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愁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这种写法无疑有其深至之处。

另:此词牌名为《相见欢》,实则写愁之味,形成鲜明对比,将愁思更进一步。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对此本站均没有商业用途,仅供学习与交流;本站不负任何责任! 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QQ,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