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入门到精通

喜欢宋词婉约派的原因-为什么说婉约派是宋词的正宗

为什么说婉约派是宋词的正宗

词在宋代一直被视为小道,在文人眼里,词与诗有各自的分工,诗是用来抒写自己的报复、思想等等,而词则是用来表现自己绮靡的情怀。所谓“娱宾遣兴”、“诗庄词媚”。李清照的《词论》中提出“词别是一家”这一核心观点,强调词是音乐文学,是配合乐曲演唱的歌词,这与诗文等其他体裁的书面案头文学的形式不同,词体具有明显的歌唱体性,有口头表现的特殊要求。宋词继承了晚唐五代婉约绮丽的花间诗风,北宋时期的文人如晏殊、欧阳修等都是沿着这条路发展,因循中求变、另辟蹊径,即景抒怀。到了柳永,把词变雅为俗,反映市井大众、生活等,由此,宋词风格开始形成。苏轼首创了豪放词,开辛派词人的先河,以诗为词,开拓了词境,在婉约词家之外别立豪放一宗,但是这始终不是主流,婉约词贯穿了整个两宋时代,而豪放词经苏轼的开拓后,只有南宋的辛弃疾、张孝祥等爱国词家继承。词不论是雅化、还是俗化,它在宋诗之外另开辟了一种言志的手段,被王国维称之为宋朝的“一代之文学”。
纵观宋词的发展脉络,主要是有柳永、苏轼、周邦彦、辛弃疾等词家来奠定它的发展路线,再看词的发展,婉约始终是主流,宋词的出现是花间余绪,宋词的结束时姜派词人的雅化、典雅工丽路线,豪放派是附属着婉约而生的,像苏轼、辛弃疾这样历来被看做豪放派的词人,也有大量的像江城子、青玉案之类的婉约佳品,而豪放只是他们的抱负的抒发、或者是不得志时的发泄。

宋词豪放派和婉约派的特点是什么?

宋词以描写艳情为主被后人推尊为“豪放词”开山祖的苏轼,其绝大多数词仍属“艳科”范围。即使是“艳情”之外的题材,也要受到主流倾向的渗透,或多或少地沾带着“艳”的情味宋词创作的主流倾向,正属于被孔子屏弃的淫靡的“郑卫”之声一流,与风雅篇什背道而驰。它只有表层次上的享乐生活追求,决没有深层的意蕴供回味。所以,宋词人们一面沉湎于声色的快乐享受,另一面又自我掩饰,自我辩解,“自扫其迹”。后人“为尊者讳耻,为贤者讳过”,也为其曲意解释。贪图享受,人所难免,兴发情动,形诸歌咏。事后又觉得不合雅趣,有失颜面。这种矛盾普遍存在于歌词的创作之中。如能将艳情的表述含蓄化、朦胧化,似有兴寄,让接受者产生无限言外托喻之想。且将字面、句子、声韵皆加以锻炼,使其具有典丽高雅之风貌,岂不是两全其美?
1.婉约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窄狭。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就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彦等词家为“词之正宗”,正代表了这种看法。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无不从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响。 2.豪放派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 句法和字法写词,
宋词配画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北宋黄庭坚、晁补之、贺铸等人都有这类风格的作品。南渡以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蔚然成风,辛弃疾更成为创作豪放词的一代巨擘和领袖。豪放词派不但屹然别立一宗,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沾溉词林后学,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

分析宋词为什么分婉约派和豪放派

宋朝从北宋建国起,便是文人当道(太祖赵匡胤废地方军镇,立文臣内为知州),禁军容虽多却不习武备,再加上经过漫长的战乱,官吏多贪图安逸,所写也多沿袭花间一派,渐渐形成婉约词派。而北宋衰落之后,中原沦陷,王室南渡,这时的士大夫就分为了两派,一派只想偏安,一派主张北上,前者心理多存苟且,或流连于风月,或郁郁不得志,其词多有哀婉缠绵之意,这些人进一步发展了婉约派。而后者词风多激昂豪迈,描写军旅,边塞者不在少数,这就形成了豪放派。总而言之,婉约和豪放派的形成,和当时的历史背景分不开。

宋词豪放派和婉约派的特点是什么?

  你好!
  豪放派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版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权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南渡之后,由于时代巨变,表现为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婉约派特点: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希望帮到你!还望采纳!你的采纳,是对我最大的支持和鼓励!O(∩_∩)O谢谢~~~··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对此本站均没有商业用途,仅供学习与交流;本站不负任何责任! 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QQ,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